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Despite the numerous safety studies done on traffic barrier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 effect of variables such as traffic barrier’s height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considering a comprehensive actual crash data analysis. This study seek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geometric variables (i.e., height, post-spacing, sideslope ratio, and lateral offset) on median traffic barriers’ performance in crashes on interstate roads.MethodGeometric dimensions of over 110 miles median traffic barriers on interstate Wyoming roads were inventoried in a field survey between 2016 and 2018. Then, the traffic barrier data collected was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crash records, traffic volume data, road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 data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for the analysis. Finally, an ordered logit model with random-parameters was developed for the severity of traffic barrier crash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raffic barrier’s height was found to impact crash severity.ResultsCrashes involving cable barriers with a height between 30″ and 42″ were less severe than other traffic barrier types, while concrete barriers with a height shorter than 32″ were more likely involved with severe injury crashes. As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the post-spacing of 6.1–6.3 ft. was identified as the least severe range in W-beam barriers.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flare barriers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crashes compared to parallel barriers.  相似文献   
2.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polyethylene dus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s in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Pmax), explosion index (Kst),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MIE),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MIT), and minimum explosion concentration (MEC) of dust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obtain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a two-dimensional matrix analy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dust explosion severity based on Pmax and Kst. Then, a three-dimensional matrix was used to categorize the dust explosion sensitivity based on three factors: MIE, MIT, and MEC. Finally, a two-dimensional matrix model of dust explosion risk assessment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severity and sensitivity. The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losion risk of polyethylene dust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isk level of dust explosion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ust explosion preven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相似文献   
3.
张涛  舒斌  解莉燕 《灾害学》2021,(2):181-186,199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趋广泛,为制定防灾、减灾、抗灾决策,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气象服务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文对2014年云南鲁旬6.5级地震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过程回顾,总结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不足,分析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满足云南省突发灾害应急现场气象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并具体分析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周琪  许强  赵宽耀  彭大雷  周小棚  安会聪 《灾害学》2021,(1):201-206,234
针对数值模拟参数选取主观性强、量化难度大的问题,在高精度无人机地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11起滑坡案例进行了407组参数反演实验,对结果准确度定量评价后,得到基于Massflow数值软件关键参数λ0的分布范围,进而运用小样本极大似然估计理论,分析区间边界长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最终提出基于均匀分布的参数取值概率模型,并选用案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地形约束会导致反演过程中所需的内聚力减小,反演获得的11组最优λ0的极差和方差分别为0.29、0.01,在置信度为95%下,极大似然法得到区间边界估计长度仅为0.0998,表明参数λ收敛性较好;反演过程中质心滑动距离ψ准确度优于堆积面积重叠率η,在λ0±0.05的范围,参数估计区间内任意值对模拟误差影响较小,评价指标ψ、η与λ0对应案例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5%;所选案例验证了在置信度为95%下,以反演得到的最优参数区间边界中点构建概率分布函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方法可为单体滑坡数值模拟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运用连续颗粒物采样仪(URG Model 2000-01J)对贵阳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进行了连续3个月(9~11月)的采集与分析,探讨了PM2.5的浓度分布特征、气象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贵阳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3±27μg/m3,变化范围为3.7~186μg/m3;初步推断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人为源;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温度等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9~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综合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洞庭湖区6~9月主汛期的水体信息,通过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验证,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洞庭湖年平均径流入湖量、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湖体上空和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与水体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9~2011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最大值主要分布在7和8月,这两个月也是洞庭湖区域发生洪涝灾情的高风险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年平均径流入湖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67(置信度为95%);2003年以前,洞庭湖主汛期间水体面积波动比较大,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面积波动有所减少;洞庭湖上空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对于水体面积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置信度为99%);2003年以前,洞庭湖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和水体面积相关系数为0.50(置信度为90%),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两者相关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HSPF模型水文模拟及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晓光  张静  宫辉力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3179-3187
本研究选取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北京妫水河流域2005—2007年和2008年月径流数据为率定期和验证期,建立HSPF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合人工率定和PEST自动率定程序进行参数优选,并通过GLUE方法分析模型参数不确定性.通过Monte-Carlo随机采样得到30000组参数组合,分析参数与似然值散点图,把参数分为敏感参数(LZSN、AGWRC)、区间敏感参数(BASETP)和不敏感参数(AGWETP、INFILT、CEPSC、DEEPFR、UZSN、INTFW、IRC).针对比较敏感的参数LZSN、AGWRC和BASETP分析其相关性,发现LZSN和AGWRC相关性较强.模型存在大量"异参同效"现象,表明影响结果的是参数组合而不是单一参数.进一步计算90%置信度下的不确定性范围,发现不确定性范围与径流大小密切相关,径流愈大其不确定性范围愈大,反之亦然.本文对参数不确定的分析研究可为HSPF模型在区域尺度水文预测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气象要素及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昆明、腾冲、蒙自三个地区在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3 a 间收集的大气降水以及相关气象要素资料,结合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以及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天气尺度下三个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温度、水汽压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δ18O与高空各气压层(800、700、500、300 hPa)风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气尺度下,三个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温度、水汽压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三个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反温度效应以及湿度效应;同时,高空各气压层风速与δ18O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空风速也是影响大气降水中δ18O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 4.8 追踪三个地区水汽输送轨迹发现,三个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基本一致,表明三地处在同一条水汽通道上。在湿季降水期间(5-9 月),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以及南海等海域,降水中δ18O偏低;而在干季降水期间(10 月-翌年4月),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携带的内陆水汽以及局地水汽再循环,降水中δ18O偏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依据环境气象数据与自然灾害统计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南主要气象灾害(洪灾、旱灾、冰冻灾)及受灾经济损失进行实例预测,将在MATLAB7软件中的仿真结果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在洪灾、旱灾受灾率方面的预测效果和精度优于多元回归模型,而由于冰灾训练样本不足及经济损失与输入因子的线性相关程度高,在冰灾与受灾经济损失率方面稍逊于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